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人爱逛博物馆,文化自信之外还释放了什么信号?

朱月静 闻旅 2023-04-10

作者:朱月静

编辑:郭鸿云


12月1日,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年票销售系统被赶来购买年票的消费者挤瘫了。故宫方面也表示,因短时间内购买故宫年票观众数量过多,超出故宫年票销售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年票销售系统出现技术故障。


来源微博


虽然故障被很快修复,并重新上架销售,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依然是一票难求,瞬间就被抢购一空。这样现象的背后,表明广大游客对于故宫的参观热情,依然十分高涨。


不仅仅是故宫,近两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游客的活动半径逐渐从跨省游、长途游转变为周边游、本地游,而挖掘博物馆文化资源就成为了大家所青睐的一种出游方式。在吸引游客方面,博物馆也是“不遗余力”,一改以往严肃的形象。特别是在文创领域,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物宝藏,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走进年轻人更是成为一种潮流。



01


年票销售被“挤摊”是故宫“独享”吗?


信息显示,被消费者“挤摊”的2022年故宫年票计划在12月1日-31日期间发售,限售5万张,分为全价300元、半价150元两种,2022年当年有效。


根据买票规则,故宫年票每人限购1张,每年限用10次,年票适用范围不包含珍宝馆、钟表馆。原本计划为期一个月的销售期,还不到一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



就在故宫年票开售前不久,《2022年北京博物馆通票》也正式首发,通票共收集了历史、科技、红色教育、艺术、名人故居、文化场馆旅游景点共6大类,汇集了北京市123家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景点,参加馆点绝大多数提供了两人次免费或者优惠折扣,全年零售价为120元,这对于博物馆爱好者而言,无疑是将北京博物馆“一网打尽”的“宝典”。


而北京只是博物馆“热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省博物馆与主题博物馆走红于网络,而被大众所关注的点也不尽相同,其中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敦煌博物馆更是“火”出了圈,成为继故宫之后,不论是在文创产品还是营销活动上都是十分出彩的新代表。


而对于“博物馆热”,在马蜂窝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马禹涛看来,近年来,随着年轻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升级,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旅游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类景点在年轻旅行者中的热度与日俱增。



除故宫外,各种艺术类、自然类、科技类等博物馆也受到大众欢迎。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每日限流6.5万人,故宫更是一票难求。另据马蜂窝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在马蜂窝站内热度排名前20的景点中,博物馆就占到了三分之一。


不仅游客的数量在持续增长,旅游企业也在不断挖掘博物馆方面的资源。比如,携程推出的“博物馆奇妙旅行”活动,通过寻宝之旅、文明记忆、文化传承、舌尖博物馆、印象之美博物馆、奇葩博物馆、我与博物馆的故事七大主题,多方位解读各类宝藏博物馆;马蜂窝推出的“深夜博物馆”专题,邀请平台旅游达人、金牌导游、优质商家共同分享全球各地博物馆的新奇故事,就曾吸引了大批忠实观众。


马禹涛进一步分析到,从需求侧来看,游客去博物馆也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或是拍照打卡,深入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他们逛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因此,同样能实现文化传播效果的博物馆线上旅行近年来不断升温。他还讲到,博物馆开展线上旅行,疫情带来的出行受限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是消费需求变化之下的必然趋势。针对越来越多年轻人深层次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通过直播等线上旅游方式,能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02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上“打卡”博物馆?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国宝档案》《唐宫夜宴》等节目作品走红网络,以往高冷的博物馆也让新时代青年找到了全新的“打开方式”。游客参与文博游的热情不断高涨,根据携程的统计数据,2021年上半年,通过携程平台预订博物馆门票的人次相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75%。


“文博热”吸引着数以亿计的人走进博物馆,而博物馆文创也频频“出圈”,比如苏州博物馆400多年树龄的紫藤种子、上海博物馆的啤酒罐、故宫的美妆礼盒。相关数据统计,今年“双11”期间,故宫十二花神固体香膏、新疆博物馆烤馕外形鼠标垫、敦煌研究院飞天书签等文创产品均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目前最热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当然是造型各异的文创雪糕,比如三星堆博物馆的“堆堆”雪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俑”气雪糕、首都博物馆的青铜器“伯矩鬲”的雪糕、天津博物馆的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雪糕和翡翠蝈蝈白菜雪糕等等。闻旅通过搜索发现,截至12月7日,微博话题#全国景区创意雪糕大赏#达2151.8万阅读量,讨论8215次;话题#文创雪糕大赛#拥有4500.2万次阅读量,讨论1.4万次;相关衍生话题累计阅读量更是超千万。


来源微博截图


马禹涛表示,博物馆文创之所以能够频频火上热搜,成为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旅游“新国潮”,与文创产品的“进化”密不可分。马蜂窝大数据显示,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受众群体中,95后的比例与日俱增,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的这代人对个性化、体验感的需求,催生博物馆文创不断迭代升级,从过去的简单复刻文物形象,到如今兼具体验性与互动性的考古盲盒,极大地提升了年轻人兴趣与参与感。


但是,想要打造出成功的博物馆文创IP,“首先应避免同质化,不要盲目从众或是追逐热点,而是深入挖掘自身藏品的文化内涵,用‘专业内容+创意策划’来打动消费者,实现文化的传播,同时,文创产品也应当更好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让产品在纪念价值之外具备实用价值。” 马禹涛如是说。


此外,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会上表示,在疫情限流措施下,全国博物馆在2020年举办了2.9万多个展览,接待5.4亿人次观众。《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将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


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03


博物馆经济如何持续发力?


近几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相关数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国平均每2天新增1家博物馆,截止2020年年底,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到5788家,其中5214家免费开放,定级博物馆达到1224家,非国有博物馆增至1860家,行业博物馆825家。这也意味着,目前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随着博物馆种类的多元化,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如果仅仅是陈列文物、展品,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运营、增加互动性等也成为博物馆想要维持“热度”而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马禹涛表示,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博物馆也许可以顺势而为,通过深度的、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将自己从传统的景点升级为通过体验吸引游客的文化传播窗口。


以中国煤炭博物馆为例,馆内不仅通过藏品和资料全面展示煤炭的“前世今生”,还建有一个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游客可乘坐缆车亲身下矿井,在逼真的景观设置里沉浸式地感受煤炭工业的生产与发展。他认为,相较于知名的大博物馆,“小众”博物馆缺少广为人知的藏品或是IP,相应的就需要在打造体验感方面多下功夫。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度的专业讲解或是科技互动等方式帮助游客获取知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来源中国煤炭博物馆官网


疫情常态化下,博物馆更是尝试各种方式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比如开通抖音、B站账号,又或是采用3D、全景VR技术,让不能到场的人随时感受。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又如何兼顾“诗与远方”,马禹涛认为,随着消费升级,未来深度的文化体验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市场,无论是“小众”博物馆还是知名博物馆,都需要在深度体验方面继续深耕,为游客创造全新的记忆点,通过更多有趣、有创意的形式传播知识和文化。


不久前,国务院审核通过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由21000处增至23500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达30处。博物馆、纪念馆年观众人数达14亿人次,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500家。


《规划》还提出,“十四五”期间实施10—15个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加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在此背景下,博物馆未来发展势必也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配图源于摄图网。


 推荐阅读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闻旅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入群】微信:wenlv-pai

【商务合作】微信:jhyyx666

【爆料或寻求报道】微信:1381122465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